fbpx

台灣 社會 ~ 了解他國,日本人如何看懂台灣社會?

台灣 日本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台灣 社會 / 台灣人 / 台灣 文化 / 台灣 文化 特色 】

(中文翻譯=Peggy)

了解一個國家 

了解別的國家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要了解一個數千萬人居住的國家就必須了解其人群、組織和社會的意思。並不是以偶然認識的幾個朋友為形象,或是把網上的意見囫圇吞棗照單全收,就將該國定義成親日國或是反日國。因為在日本也有各式各樣不同意見的人。

有一位小說家曾說過:要創造有真實感的故事,需要花費10年左右的時間來理解其時代背景。不斷地走入當地,徹底閱讀並吸收與那個時代相關的資料。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同樣,司馬遼太郎也收集了一卡車那麼多的材料,才寫成一部歷史小說。該作者寫的『人間の集団について―ベトナムから考える(關於人類群體 – 從越南思考)』這本書,在了解其他國家的觀點上非常有趣,還有這本關於台灣的書『街道をゆく 台湾紀行(沿街徐行 台灣紀行)』也是。推薦大家看看。

不過,跟不是只看幾個朋友就來判斷一個國家的情況一樣,也不是只讀過1~2本書,就可以了解那個國家。應該要做好長期的心裡準備,認真誠實地面對這個國家,最終是可以領悟到一些東西的。

在試圖了解他國的過程中,注意到的事和所得的見解只能先用「假設」。想就那樣了解現實面,我認為還是暫時要保留判斷。著急地打算作出結論的話,也就是急急忙忙貼上標籤(作出某種判斷)「說不定這樣」往往就斷定,「是這樣」或「應該這樣有」。記者和評論家,有意識地採用這種方式在發言。使用尖銳的觀點去切入,對於日常發生的事件可以大力指控和批評,也因此才能聚集許多關注。

但是我想更誠實地面對別的國家。希望能像人際關系一樣慢慢地前進發展。

台灣有許多了解日本的知日派。每年來到日本,甚至到日本人都不去的地方,不斷為我們挖掘出新的觀光資源。那日本人又是如何呢?為了了解鄰國的台灣,再稍微努力一下吧!

 

怎麼做才能了解他國呢 

要了解和理解別的國家,應該做些什麽呢?首先去那個國家看看,和當地人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歷史、學習語言。應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吧!

1. 住在當地

重視經驗的人,可能會說首先要住在這個國家。不過請想一下。在日本居住的人對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很深的認識嗎?台灣人對台灣社會是否也都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呢?雖然可能必須要去當地住在那邊試試看,但並不意味著這就足夠。當然通過居住當地,日常生活中會自然意識到該國和自己國家的不同,應該也會增加不一樣的思考機會吧。但是,這樣就貼上標籤可能是基於某種偏見,而不是真的深入了解,所以並不是很好。雖說如此,但通過當地生活了解到的應該還是會有很多,所以我想有一天也要在台灣住住看。

從台灣電影和文學等文化不同面向談論台灣體驗,有一本書叫做『台湾の歓び(台灣的喜悅)』。作者是影評人四方田犬彥氏, 從新的角度聊台灣。他長期留在台灣的故事可能是一種藉由在當地居住來了解他國的理想嘗試吧。

2. 實際到當地看看

首先是旅遊。而且如果是為了去了解那個國家的話,最好是一個人自己去。即使在同一國家,根據城市不同,甚至街道不同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氣氛。路人的眼神還有氛圍都不一樣。一個熱鬧的地方,或是沒有人氣的地方,甚至有點恐怖的地方,都不一樣。實際去走,好好觀察。這個真的很有趣。正因為是一個人,所以有機會與當地的人對話也是優點之一。

3. 閱讀當地新聞和社群媒體

可以看看當地國家發生的新聞。以當地語言閱讀來自多個本地媒體的新聞。現在的台灣在Facebook上有很多媒體報道新聞,很多有幾十件,甚至有幾百件的評論。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媒體對親中派、獨立派等有很明顯的區別,但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的話,有可能是過度反應了吧。評論有時後會有很過分偏激的東西出現,在看的時候可能會被嚇到。不過,聽有台灣人說「台灣的臉書就像日本的2ch」的時候,我記得我沒有否認,因為好像確實是如此。儘管如此,誰都可以發表言論的1億總評論家時代的現在,我開始認為媒體的社會責任從未如此高。過於尖銳斷定的語氣,可能是促進 社會 的裂縫和分割,而不是所謂的深度辯論,所以我對 台灣 媒體 應有的姿態感到有些疑問。

4. 觀看當地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節目

看看當地的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節目吧。也可以順便學習語言。這幾年,美國電視劇不用說,台灣和泰國的電視劇等我也覺得很有興趣,一直在看。每晚都一邊小酌一邊看電視。從2014年我開始看台灣的綜藝節目、當時流行的是小S和蔡康永主持的對談節目『康熙來了』、最近是日本人的夢多有上節目的『二分之一強』、『WTO姐妹會』等等。『二分之一強』是住在台灣的外國人上節目,談論台灣和各國的差異,有時非常有趣。

台灣的電視劇在日本只能收看一部分。但內容跟日本很像,感覺缺乏樂趣,不過表現出來的生活習慣、場所、這些東西讓我覺得很有興趣。2015年左右在日本可以看的電視劇幾乎都是愛情故事,都是外冷內熱的英俊公子哥為主角,然後逐漸愛上女主角的戲路,幾乎全部都是這種鐵板標準劇情。另一方面,實際上台灣男人對女人的態度極為溫柔,但日本人來做的話,大部分就像「阿西(韓國女生發出的叱聲)」一樣的行為!? 我最近才知道有這種事…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怕惹台灣女生不高興的話會很慘,所以只好溫柔對待,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最近台灣電視劇也開始出現了真格的社會劇和懸疑片(『我們與惡的距離』非常好看)。Netflix的原創作品等,有些過於誇張,甚至覺得這是怎麽回事(『罪夢者』),所以在想可能還是鐵板劇情的「溫馨戀愛」好點吧! 對了,Netflix有播『一千回のおやすみを(一千個晚安)』的電視劇中,由於可以看到台灣全國的美麗景色,所以值得推薦。

☞最近的台劇一覽表 在這裡

5. 閱讀小說和熱門書籍

試試看小説或看書如何呢。發現值得信賴的作家,閱讀台灣與日本的比較研究也很有趣。例如在日本進行寫作的張維中先生的《『東京模樣: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等,可以了解到居住在東京工作的台灣人看到什麽感覺到了什麽。也推薦日本新聞記者出身,精通台灣的野嶋剛先生的著作。『原來,這才是日本:34個文化深度探索』等,這是試圖向台灣人解說日本生活文化的特徵和背景,如果您住在台灣,將會有很多內容在日常對話中非常有用。

最近我看了幾年前在韓國成為暢銷書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中文版(在台灣也有上映電影)。看了韓國人人買的這本暢銷書,的確有所感觸。在台北機場熱銷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等書也是讀了之後,了解了為人際關係苦惱的台灣人的需求。不過啊,這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煩惱的問題。

在日本也是暢銷書的『嫌われる勇気』翻譯成『被討厭的勇氣』也在台灣銷售,去年也是暢銷書之一。去年在Kindle讀了『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讓我感受到臺灣獨有的重擔,因為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影響,痛苦正在滋生。儒家特有的習俗,父母和年長者是絕對的,逐漸成為東亞社會年輕人必須承受的重擔。

美國的『憤怒的葡萄』(史坦貝克) ,敘述1930年代美國的許多農民都成為流民前往西方,描寫了不斷襲進困境,試圖生存頑強不屈的人。 可以說是國民文學的代表作吧!

對台灣來說,這樣的作品又是哪一部呢?正在思考之時,手邊拿起的就是『單車失竊記』(吳明益)。隨著主角追尋失蹤的父親及腳踏車,目炫神迷的歷史記憶逐漸拓展開來。這種奇妙的描寫之美是令人感動的,但其根源在於台灣人對台灣人的認同感究竟在哪裡。換言之,對於不得不接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個國家統治的台灣人來說,關於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可能才是根本的。這部作品有一個強大而美麗的故事,如果能被廣泛閱讀,可說是國民文學代表作吧!

最近才知道,台灣的許多男性都在讀金庸的武俠小說。是香港作家,在中文圈內擁有極大的人氣,但最近去世了。我試著看用Kindle下載的中文版本,但實在很難,沒有進展。因為也有日語版的,所以還是想看看。1955年發表的第1部作品是『書剣恩仇録』,但也是一套12本長篇小說。

也推薦去誠品書店之類的書店轉轉看一下有哪些書。

台灣大型書店2019年暢銷書列表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139

6. 了解歷史,自己國家與鄰國的關係

如果想了解一個國家,首先要了解其歷史是不可或缺的。不過悠久的歷史雖然很重要,但最好要先了解其國際關係的經緯,特別是通過近代史。關於這個我也想嘗試看看各式各樣的資料。入門書是『台湾―四百年の歴史と展望(台灣 – 四百年的歷史與展望)』。

台湾と日本のはざまを生きて 〔世界人、羅福全の回想〕 (在台灣與日本的狹縫中生存 〔世界人、羅福全的記憶〕)』等回憶錄也很不錯。如果還想了解台灣近現代史的實相,也可以看看『台湾海峡一九四九(台灣海峽一九四九)』

7. 宗教・思想背景也很重要

就像馬克思·韋伯的『プロテスタンティズムと資本主義の精神 (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一樣,對宗教和經濟關系進行了分析,這是特別有意義的書。在最近的看過的書,『日本型資本主義-その精神の源(日本資本主義-其精神之源)』(寺西 重郎)特別有趣。就日本的宗教背景和流通組織的發展進行了說服性論述。

我想看這一類的台灣版的書,但是還沒有找到。作為入門篇,『現代台湾を知るための60章(了解現代台灣的60章)』等又是如何呢。

台北的住宅雖然社區大樓很多,但是驚人的高價,年輕人也不是很容易可以買得起的。看來,台灣人似乎對土地有強烈的渴望,這也是導致房地產價格飆升的一個因素。台北還聽說,即使是租賃,地主的權利很強,單方面的租金上漲也很常見。日本的飲食業進入台北因為不划算撤退的情況不少,而且經常有人指出,租金實在太高。即使這種現實面收到宗教思想背景的影響,但在制度上有所改善也是必要的吧。

1980年出版的『中国人の街づくり(中國城市規劃)』這本書。我已經拿到了二手書~但他似乎解釋說台灣的房屋,建築,街道等思想的基礎是「風水」。台灣從福建和廣東來到台灣的人那裡繼承了什麼?對土地擁有的執著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 希望我能得到一些提示。

 

台灣是成年人(大人)的國家?

在我2014年首次訪台後的幾年中,我假設台灣是一個「成人(大人)國」。 因為大國的鄰國如果無法採取成熟的態度,就無法生存下去。例如,與美國毗鄰的加拿大和泰國是亞洲唯一沒有成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國家。 或者是被德國和俄羅斯夾在中間曾多次遭到侵犯的波蘭。 台灣是受到中國和日本影響的代表性國家之一。

成人的態度是什麽?要有耐心取得收穫。 為了在不受情緒控制可以長期生存,有時要無視眼前的心煩意語。 就是所謂柔軟的強度。或者,不明確表態。直到看清形勢,可以提高了生存的可能性。

比如泰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與日方同盟,也向英米宣戰,但1945年日本宣布終戰後,泰國宣布對盟國宣戰無效,並將戰爭期間得到的領土返還給英國。另一方面,對於日本軍隊,向天空發射空炮的同時,清楚地表明追隨英美,而不是糾纏日本的仇恨。這小插曲表示泰國這個國家很厲害。

台灣擁有泰國的實力,與日本相比,台灣應該熟知如何與中國互動,因此當初我認為日本應該借鑒這一智慧。

但是,對台灣社會了解得越多,就越可以認為這一假設是錯誤的。 當然也有這樣的台灣人,但看到作為一個社會的台灣,並不認他們願意「即使屈膝,先求生存」。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旗幟分明,情感也鮮明。 尤其是近年來對中國共產黨的厭惡情緒很強,當然也是因為受到中國政府的拙劣幼稚做法的影響,在中國工作的藝人被網路抨擊是司空見慣的事。做生意也是如此,因為那個食品公司是親中的,所以也發生了不吃那個公司生產的餅乾糖果。

日本和台灣在經濟上都嚴重依賴中國,因此,儘管存在各種問題,日本更像是想設法和睦相處。

 

台灣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黑白分明表現情感。台灣人是正直的正義漢。
不是我們很棒的鄰居嗎?最近我開始這樣想。

在好的意義上,似乎台灣人是清晰明瞭的態度,而日本總是採取灰色和模糊的態度。

對清濁兼吞如成年人的條件一樣地考慮的日本,我想台灣人是更率直的。

不應該這樣簡單地貼上「親日國」的標籤。不喜歡日本的人也不少。比如在臉書上,對日本人一來台灣就感到放鬆的發言,有人評論說:「因為是過去的殖民地,所以要比去歐美放鬆吧」,或者對在台灣開始要做生意的日本人,有「又要利用台灣!」這樣的評論。

但即使不喜歡,如果那些人在眼前發生困難的話,也會忍不住幫助他們。我覺得這就是台灣人。

因此,在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才會給予我們那樣的支援。

 

鬆散和溫柔

台灣人與日本人相比,經常聽說「有很鬆散的傾向」。鬆散是嚴格的反義詞,有一種心情寬鬆的印象。去台灣的便利店等地方,確實有看到店員用手機在講電話,或是把客人扔在一邊,很高興地跟同事在大聲哈拉的場景。但對於在台灣旅行中的日本人來說,這可能也是為什麽能放鬆的原因之一。

不僅是台灣,日本人去國外,尤其是氣候溫暖的國家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面。日本小酒館常有的對話之一是:「溫暖的地方不愁沒東西吃,所以可以很放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管怎樣,日本人是嚴格的。即使是兼職,也要嚴格遵守嚴厲的規則。而且在某些方面,當出了社會,必須能夠忍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在中學開始的「社團活動」不少父母認為,這是一個培養對這種不合理性抵抗力的地方。

然而,不大聲疾呼不合理,很容易推遲植根于社會和組織的問題。 近年來在日本,一個人人都要察言觀色的社會的易管理性與他們自己可以長期成為束縛者的裡外兩面之間的平衡已開始迅速瓦解。最近經常使用的「忖度( 揣測、思量)」一詞正是這個意思。

對於我認識的台灣人來說,「我是我是」、「我來我來」的自我意識很強的人不多。 雖然喜歡學習英語,但也有很多人說,與外國人互動時不會去說英語。 不覺得跟日本人有點相似嗎?

但,姿態明確還有豁達開朗這一點上,我想台灣人就是擁有這樣的特質,豁達開朗所以和善。

 

對日本的職人精神的憧憬?

台灣似乎對日本的「職人精神」很憧憬。我現在正在看由台灣人作者『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寫的這本書。

在日本飲食中的所有領域,對料理的方法和禮節都有嚴格的規則,感到驚訝。而且,從外國人的角度對其有根底的職人精神進行了禮讚。

當然,作為日本人,這種評價很令人開心。國外對於日本製造的東西享有很高的評價,而且出那些特集的電視節目也經常播放。

另一方面,如此思考的日本人也不少。對職人精神的讚譽可能導致了日本的「加拉巴哥化」,也就是說,特別優化僅限於日本這一小部分地區。因為依賴於特定的職人,所以不能有組織地進行規模化。很難在全球範圍內作為運作方式進行擴展。在過去的數十年中,這一直是日本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台灣呢?關於台灣的組織,我知道的還不多。

 

為何是台灣~台灣守望者的嘗試(發展中)

為什麽想要理解台灣這個國家?只能說喜歡台灣,總是令我在意的國家。因為想要去深入了解,所以這是我真正的心情。

寫到這裡,所說的內容也只不過還是一個「假設」。通過「台灣通」的活動,我也增加了越來越多居住在台灣各地的熟人、朋友。年齡也從學生的20幾歲,甚至從同齡到年長的長輩都有。希望跟大家見面時,能夠談談我在這裡寫的私人意見,雖然我的中文能力還遠遠不夠。

今後我想繼續去訪台灣,與不同的人互動交流,並與這個叫做台灣的朋友長長久久交往下去。我是這樣想的。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関連記事一覧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