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那年,南青山,大坊珈琲店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 東京 南青山 / 大坊 珈琲店 】

2006年5月22日,人在東京。第一次進到「 大坊珈琲店 」。

「大坊珈琲店」在 南青山 ,位於表參道與青山通交叉口左手邊的青山通上。

1999年開始,每年我會在五月或十月抽一段時間到日本旅行。那一年恰好也是書店工作生涯的起頭。

雖說是旅行,前往的地點,儘是書店,各式各樣的書店。或者,文學館,以及美術館。總之,注目的都是與工作有關的事物,或者是與喜愛的作家相關的事物與活動。

有那麼幾年,每回重返,表參道巷子內的「クレヨンハウス」絵本屋,以及神保町,都是固定行程。

06’年五月下旬,再度來到東京。

クレヨンハウス買完書,信步過了馬路,晃蕩。

那次,想一路走到向田邦子曾住過的公寓附近看看。

沒幾步,看到了「大坊珈琲店」的招牌。

咖啡店在一棟舊公寓的二樓。

抬頭可以看見店名五個字掛在建築物外牆。 正好想喝杯咖啡。

不過,在二樓。遲疑了一下下,決定上樓探看。

登上階梯,就看到咖啡店的門,有點像一般公寓裡的事務所,凝神注視着,再度遲疑了一下下,開門。

眼前,是一個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到現在依舊難以忘懷的畫面。

是的,即便過了這麼多年。

如今回想,那仿如一個迷你的舞台劇場景。

四壁深暗,燈光微微。

一頭銀髮,白色襯衫與黑色圍裙,是咖啡店老闆吧?

他站在吧台內,目光接住我,微微頜首。

自己彷彿一個遲了入場的觀眾。屏息,怕多餘的動作弄出了聲響。

眼睛還在適應店內的光線,隱約感覺,不大的空間,滿座,並不顯得擁擠。

前方最深處靠窗,有張四人桌的空位。 老闆示意我。

移動,入座。

抑制住歡欣,輕聲拉開椅子。

周身安靜。空間的色調,是我非常喜歡的深棕,使人沉靜。

牆上價目表凜然一方。清楚有致。

咖啡濃度的選擇,是以克數來分。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做法,不由得屏息,尚無法想像。

以我有限的咖啡知識,眼前五種選項,於我,彷彿是一種數學公式;接著發現,也有其他選項,果汁,以及,酒。心底稍稍安心地笑了。

選好之後,才恣意讓眼光游移。

後方有書,是我喜歡的。

略大的陶壺,插著草花。非常自然。

眼前的其他客人,中年、熟齡居多。

有人交談著。

空間小巧,周身的聲響彷如被一層素樸的棉布過濾,變得隱約。

起落之間偶爾擴散,偶爾留白。

也有人凝神注視著。

並非不由分說的凝滯,而是更接近虔敬的肅穆。

難以形容的一股空氣在流動著。

專注。是了。

專注沖咖啡的(以下稱)大坊先生,以及,專注欣賞大坊先生動作的客人們。

頭頸略略低垂,肩膀到背脊連成一條直線,與沖著咖啡的手,形成非常好看的線條。輕握著法蘭絨、盯著細微水柱的大坊先生就那樣站立著工作,散發出沉靜、巨大的力量。

何其幸運,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我,能安坐在這個位置,領受這一切。

我移開視線。

偷偷、悄悄,怎麼形容都好。不好意思總是直視,也忍著,難以別開目光。

這樣的氛圍,讓我知道,拿出相機拍下,是要不得的打擾。然而有股強烈的心情,我想留下些眼前這一片風景。

於是,靜靜拿出背包裡的筆記本,快速地,是的,快速。描繪下我眼中收進的一切。

期間,大坊先生投來目光,似乎察覺我(在素描)。

或許也是因為我自己一直也在覺察著他。

想必是這樣的,如同許多小店的一人老闆。凝神準備著眼前的咖啡,也同時關照著店裡客人的一舉一動。

我抿嘴一笑,有點不好意思被發現, 然而,也沒有想要躲藏,於是,靜靜點頭致意。

接著,咖啡送來了。

照片中的書,是2013年12月底,大坊珈琲店閉店時,大坊先生親手記錄了關於這家咖啡店38年來的種種,並自費出版了限量一千本,僅送給常客好友的作品。

我這本,不是那千本之一。

而是2015年在日本亞馬遜購得,由誠文堂新光社再另外出版的版本。

前述所提,我於2006年五月下旬第一次來到大坊珈琲店,隔年,恰好再去到東京。

由於行程很滿,回台灣的前一天,恰好是週末。那天下著雨。

走了一天(我旅行時幾乎都是在走路)身心疲累,但,內心執著,想繞到表參道。為的,再去一趟大坊珈琲店。

週末夜人很多,這次是坐吧台的位置。

我取出第一次來到咖啡店,跟大坊先生點頭道別時在櫃檯拿的名片。

問了吧台一位沖咖啡的小姐。

「啊,大坊先生今天不在喔。」

相當失落地喝完咖啡,回到台灣。

後來幾年,工作與生活都有了變化,再一次到東京,已經是2013年十10月下旬的事情。

那一回帶著剛滿兩歲的女兒,自然我極希望再去大坊珈琲店,然而顧及現場狀況,或許不太適合,頃刻間,忍痛放棄。

說也奇怪。

那年十二月,我從日本的網路新聞無意間看到大坊珈琲店即將要結束營業的震撼消息。

因為大樓建築老舊無法繼續營業之故。

不知該如何形容內心的扼腕,彷彿是在開我玩笑般。

因為意識到兩個月前,自己一念之間放棄前往的心情。

而且,才剛回到台灣沒多久,也不可能馬上再去。 對我來說這件事一直是很大的遺憾。

只是,為什麼啊?

一家我只去過兩次的咖啡店、一位我僅見過一次面的咖啡店老闆。

我們甚至沒有交談。

或許,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一種精神性的共感吧?

那超越語言、情感、經歷等等一切,純然散發的力道,從我第一次踏入到離開,都一直安靜地凝聚在我心上的某個角落,在往後的日子裡,總會不經意出現。

它既非鼓舞也不是感動,它就是一股力量,純粹的力量。

當我在為生命之中的種種感到急切煩躁之時,偶爾,這股力量會出現,於是逐漸地,內心安靜下來。

所以,當2015年我知道大坊先生這本作品能在日本亞馬遜買到時,即刻地訂購了。拿到書之後,暗自許願,要再把日文學好一點,我想明白大坊先生在書裡頭表達的事情。

今年(2019)九月,在書店發現台灣銀河舍出版了一本大坊勝次先生與森光宗男先生(福岡咖啡“美美”老闆)的對談集《咖啡人生》(日文原版:《珈琲屋》) 喜出望外。

我感覺這幾年一直存在心中的那個不小遺憾,似乎被溫柔地上了一層帶著烘豆香氣的芳醇凝膠,在靜靜放下還帶著些微暖度陶杯的剎那,也終於可以說出: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大坊珈琲店。

 

後記:

當年第一次去到大坊珈琲店,我三十多歲。

儘管當時咖啡的滋味,以及整家店的氛圍極深地觸動我,不過,我意識到自己還太過年輕,不適合輕易地說出:

「真是一家好咖啡店」這樣的話。

如今,我也將邁入人生的第五十年,在終於完成關於當年大坊珈琲店的記憶的這篇短文同時,

在逐漸讀懂大坊先生作品,也訝異於自己竟與他有許多思想上的共鳴時,

我想我大概能夠這麼說了:

「啊,這真是一家好咖啡店啊!」

 

*相關圖片取材自

《大坊珈琲店》,大坊勝次。誠文堂新光社。

《咖啡人生》,大坊勝次 /森光宗男著,葉廷昭譯。銀河舍。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関連記事一覧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