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 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 台湾海峡 一九四九 / 龍應台 / 外省人 / 國共內戰 】
(中文翻譯=Amy)
我讀了一本一直很在意的書『 台湾海峡 一九四九 (日本語) 』(原書名『 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十週年紀念版)』)。
作者是龍應台,譯者是天野健太郎。
龍應台小姐不僅是台灣文壇的巨擘,也是暢銷書作家。一開始閱讀馬上就明白,作者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生活體驗及自我獨特的歷史觀。我發覺這不只是單純的歷史書,也是一本文學著作。與住在德國的兒子對話、描述歷史無數凄慘的場面,從東亞到東南亞、西歐、俄羅斯等地來來去去。作為知識的歷史,結構上雖然有些混亂,恐怕也如作者所願,將各個立場的人的各種「疼痛」,烙印到讀者的腦海裏。
該書在台灣,香港,共銷售了42萬本。聽說,在中國雖然是禁書,但想偷偷購買的中國人也很多。
1945年日本戰敗,從台灣撤退。之後台灣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黨)來統治。在那裏發生了1947年的 2・2 8事件,如果是對台灣感興趣的人,肯定是知道的吧。之後,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戰勝國共內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果,戰敗的國民黨軍和人民,大量湧向台灣。就這樣,1945年以後從中國大陸到台灣的人們現在被稱為「 外省人 」。
日本對於中國大陸的「 國共內戰 」,幾乎是完全不了解的。當被概括稱為「外省人」時,他們到底經過什麽樣的背景和處境來到台灣,我們實在無法想像。在本書中,介紹了很多國共內戰是什麽樣的戰爭,還有很多令人震驚的場面。例如,在舊滿洲長春,在日本戰敗之前,俄羅斯軍隊闖入。那時所發生的殺戮,令人不忍目睹。甚至到了國共內戰後期,在長春這邊,國民黨軍隊和中國居民一起被共產黨軍隊長期包圍,很多人都被迫餓死。據悉,這些事實幾乎不為人知,甚至連住在長春的中國人也大半不知道。另外,還知道了在東南亞俘虜收容所,1500名澳大利亞俘虜中的3分之1,因受日軍虐待而丟了性命。此外,有台灣人日本士兵被派在那裏監視,戰後卻成為戰犯的事,也是我第一次知道。
有許多次作者所提出的其中一個觀點是,「加害者一方在那之後遭遇什麽悲慘的處境,難道不能讓世人知道這一點嗎?」。作者指出,要歸類加害者和受害者、勝者、敗者、白或黑是很簡單的,但一旦被置於加害者的家屬或親屬的立場上,不管受到受害人的家族和子孫如何殘酷的對待,也不能說什麽,這種風氣存在在世界各地。在舊滿洲長春撤出的日本人家庭,還有國民黨軍,甚至是居住長春的居民們都將成為這樣的立場。過去被歸類在加害者一方的人,因殘忍的手段致死的事實,從歷史上來說,容易被抹殺。《台灣海峽1 9 4 9》將這種痛苦的記憶,一個一個詳細的描述出來。
我也感覺到台灣社會,比較傾向黑白分明的作風。這與日本社會經常留下黑白模糊的灰色地帶的做法剛好相反。由不同階級背景所組成的社會和多數為同一民族而成的社會,其民主主義的形態也應該是不同的。雖然如此,但我對黑白分明的2個不同勢力能否通過「對話」加深理解,這一點我並不清楚。
當對立越過那一條線時,引發的悲劇,在之後的社會上留下了很深的裂痕,要修復幾乎是不可能的。1947年的 2・2 8 事件正是這種悲劇。本書的價值正是透過大規模描寫當時被歸類為加害者一方的外省人,到底經歷過甚麼樣的遭遇而來到台灣,讓我更能站在雙方的立場,發揮我的想像力。根據最近閱讀的書,這種想象力稱作「認知的共鳴」。感情上「情緒上的共鳴」也是想像力,但理性的站在對方立場上,所謂「認知的共鳴」,是超越國境和民族間相互理解的關鍵。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現在哪怕是一點點地掩埋情感的裂痕,也只能讓所有人更能擁有對各種立場和處境的想像力。
《台灣海峽1 9 4 9》正如開頭所述,像是歷史書,也具文學性,更是從大的歷史尺度中吸取很多人記憶的資料書籍。為了真正享受本書的價值,我建議先了解台灣的基本歷史,然後再看這本書。例如,推薦以下書籍:
『《台灣-400年的歷史與展望》』(伊藤潔,1993年,中公新書)
『背叛台灣』(喬治·H.卡,2006年,同時代社)
『《增補版圖說台灣歷史》』(周婉窈,2013年,平凡社)
【相關文章】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