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美麗島的台日歷史情感 – 《美麗島紀行》乃南亞沙

美麗島紀行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 美麗島 紀行 / 乃南亞沙 / 台日 歷史

美麗島的台日歷史情感

  歷史是溝通古今的精神橋樑,也是勾勒事實,聯繫情感的學科;沒有歷史,將不知何去何從,缺乏定位,猶如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舵手。熟悉所處環境歷史,會激起心中感動,驚嘆「原來如此」!身在日本,那遠方的台灣,沒有正式邦交,為什麼在「311」大地震後,竟自動自發,以兩百億日圓援助呢?這是本書作者 乃南亞沙 的「大哉問」。她決定一探究竟,來台走訪,這本《美麗島紀行》就是在這樣「疑惑」與「解惑」心態,逐漸醞釀而成。

  「我們這個世代以前念書時,就連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都不知道,非但如此,到現在為止這段最重要的近現代史,在課堂上分配到的時間也少得可憐。」(頁207)此為作者的求學經驗與閱讀歷史的心情寫照。加以對照1960年代出生的台灣人,對日本在台(1895-1945)歷史,也同樣少得可憐。不平等待遇與光復的喜悅,是國民對這五十年歷史的認知,當然這是歷史教育與國家政治結合的產物。所以,作者所闡發的歷史情感是在2011年後的台灣與日本關係的時空脈絡。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發是:歷史認識與自身經驗有所呼應才能引起共鳴,帶著自身疑惑,勇敢面對,空言不如力行。透過作者介紹,原來台灣歷史比書本所記的事件年代,來得生動、細膩且充滿韻味。

  透過實地訪查,日本在台五十年留下的歷史建築,自然引發作者無限懷古之幽情──「保留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石碑」(頁34);茂盛生長的植物──「一九二六年也來到台灣,當時就在新竹神社這裡親手種下了一顆黑松」(頁82),此乃是親王妃富子所植,由此象徵事件將作者帶回當時時空。歷史情感因而在這「美麗島紀行」顯得既豐沛又含蓄、低語又激昂。歷史離我們是那麼近,隨處即是。端看我們是否願意接觸。

  作者又採訪生長於日治時期的耆老,有那「一生擁有三個名字的老人」(頁80);也曾在台聽過知名歌曲「台灣樂」、「桃太郎」(頁54)。異鄉聽著故鄉歌,正表示歷史情感糾纏、緊密、繚繞的記憶線索,隨著音樂一一解開謎團,是他們走過的年代。

  在參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其中有不少寫給家人的遺書,使用的都是受過日本教育的人才寫得出來的流利日文,行文鮮明傳達了執筆者的心情,讓人讀來備感哀慟。」(頁130)作者感受得出光復後的知識份子慘遭厄運,面對國家機器的打壓,身歸於祖國,終以日文書寫,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不用說,作者的豐富情感為台灣歷史注入許多活力,不是教科書般的歷史學習,而是觀察體會歷史如何在人們心中造成何種影響與回響,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乃南亞沙的《美麗島紀行》是一本記錄台灣之書,含蓄、溫暖的情感,在全書俯拾即是,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美麗島紀行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日本語 (日語)

関連記事一覧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